關於AI時代的一些心態
.
諾貝爾物理學家,理察·菲利普斯·費曼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說:
.
"如果科學要繼續進步,我們必然需要的是執行實驗的能力,以及誠實的報告結果(任何數據都不能摻雜有某人說想要結果如何如何),以及最後也是很重要的——解釋數據的智慧。"
.
"事實上,科學存在的必要條件,是能夠擁有不會替大自然預設立場的心靈,而不是像某些哲學家的那一種心態 ,例如: 『同樣的條件永遠產生同樣的結果』。...實際上並非如此,很多時候,儘管同樣的狀況不會永遠產生同樣的結果。"
.
"科學人可以有偏見,但不能是絕對的偏見,因為如果你的偏見是錯誤的,那些永遠不停累積的實驗數據,會永遠不停的煩著你,直到你無法忽略它們為止。"
.
我常跟我學生說,我不對我沒有做足研究或沒有足夠實戰經驗的議題進行評論 (起碼不會公開評論😁),遇到不熟悉或與過去經驗/假說不相符的事物,不是急著批判,而是試者去探討這些新的發現。
.
AI深度學習從大數據中,可以找到的線索與特徵,可能早就遠遠超越過去所有由真人所蒐集到的資料,也可能不斷地在推翻我們過去一直信以為真或眼見為憑的人事物。我們要不斷從證據中找答案,不是找證據來支持我們既有的想法。我們才能讓AI擴展人類的能力,而不是限於AI 與人類比較或競爭的思維。
.
我昨天才在碩士在職專班跟HR同學分享,在自媒體的年代,人人都有機成為能說上一口好球的球評 (縱使他們不會打球),但社會缺的是能夠下場打球的球員。我們是以Maker為核心的系所,我們訓練球員,不是球評。
.
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79103